徒增笑柄的意思?

数以科技 2025-04-24 07:13 人工智能 180 次浏览

一、徒增笑柄的意思?

意思就是:

徒增 拼音:tú zēng 释义:指没有必要,多余的增加 造句:你这样没有方法的学习,不过是徒增烦恼。

笑柄

拼音:xiào bǐng

注音:ㄒㄧㄠˋ ㄅㄧㄥˇ

词义: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

基本解释

[laughing stock;butt;joke;laughing objet of ridicule] 被人用来取笑的把柄;嘲笑的理由。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意为: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

四十年代的笑柄。

他的那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选自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书第21课《风筝》作者鲁迅)。

二、笑柄近义词?

近义词:笑料,把柄

造句

1、他的故事曾被传为笑柄,他本人却很平静。

2、曾经的年少轻狂,让我成为了多少人茶余饭后的笑柄。

3、他把我的错误当作笑柄来取笑.

4、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5、他的裤子开裂使他成为众人的笑柄.

6、我可不能戴那个东西!否则会成为笑柄的。

7、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不就是给邻居当笑柄,再反过来笑他们。

三、笑柄歌词意思?

笑柄这首歌讲述了作者爱情里面的被动与无奈,同时也是对自己这段感情的终结。表达了创作者对于这段感情的讽刺之情。

《笑柄》是符式龙作词,张子杨作曲,陈小满演唱的歌曲

歌曲歌词

于事无补的控诉未免有失风度

不忍辜负这段旅途谢幕太仓促

分岔路刚刚起雾 恍惚中迷路

感情遮羞的布 揭开后你更无助

苍白的祝福略显得可笑和落俗

沦为俘虏的战败只配服从摆布

从来都义无反顾 分什么胜负

我们该庆祝都得到了救赎

我坠入 蛮荒荆棘的陷阱

曾一度 坚信这就是爱情

当目睹 你太多始料未及

到最后 你说句感谢光临

我退出 你藏不住的窃喜

多羡慕 你永远比我冷静

我的心存侥幸被定义成笑柄

苍白的祝福略显得可笑和落俗

沦为俘虏的战败只配服从摆布

从来都义无反顾 分什么胜负

我们该庆祝都得到了救赎

四、笑料和笑柄的区别?

笑料;谈笑资料。 唐白居易《和酬郑侍御东阳春闷放怀追越游见寄》:“此诗勿遣閒人见,见恐与他為笑资。” 宋郭彖《睽车志》卷五:“ ...

  指被人用来取笑的把柄;嘲笑的理由。

  可鄙的解释什物的解释惊惶的解释瑟缩的解释傲然的解释虐杀的解释宽恕。

  什物:1、各种物品器具。多指日常生活用品。笑柄:被人用作取笑的资料:传为笑柄。可鄙:令人鄙视:~的剽窃行为ㄧ自私自利是最~的。惊惶:惊慌。瑟缩:①蜷。

  丑事,被人拿来取笑的事情

两者不同的

五、红点奖是权威还是“笑柄”?

说到最近经常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红点奖,很多人可能只听说过红点是个工业设计奖项,感觉拿奖以后就是一款优秀的工业品。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要想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了解什么是红点奖。

1955年,欧洲最富声望的著名设计协会(Design Zentrum Nordrhein Westfalen)在德国城市埃森(Essen)设立,在之后的56年中为企业颁发了享有盛誉的设计大奖。

红点奖以"促进环境和人类和谐的设计"为理念,致力于将获奖的设计概念转化为商品,为获奖创意和商业化合作搭桥牵线。该奖项涵盖了多种产品和传播设计,包括设计论坛,设计出版、设计贸易洽谈会,设计展示、设计推广和顾问服务等内容。

红点奖的发展几经演变,由最初的为商业、政治、文化和公众的设计论坛转变为设计行业的商业推广机构,并由发起人彼得·赛克教授(Peter Zec)于1992年正式定名为"红点奖"。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这个“红点奖”的奖项设置具体是什么样的。

首先,红点奖分为三大类,分别为Product Design(产品设计),Communication Design(传达设计)以及Design Concept(概念设计)三个大类。其中,Product Design的重点主要在于产品本身的设计水准。这其中就会考虑到最终作为一款产品,其综合的表现究竟如何。而Communication Design则是面向以视觉传达为表现形式的传播设计作品。Design Concept(则更注重于产品概念方面的创新思路。

在Product Design这个大类中,又分为三个不同等级。首先是Best Of The Best,也就是特等奖的感觉。其次是数量较多的Red Dot,也就是我们提到最多的红点奖。最后是Honourable Mention,也就是所谓荣誉奖。这三者的排序由高到低,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含金量。

在Communication Design这个大类里,分类就比较多了。除了Red Dot和Best Of The Best以外,还有诸如Grand Prix,Junior Prize,Brand of the year以及Agency of the year。翻译工作我就不做了,总之会针对各种不同的角度做出不同的奖项设置。

而在Design Concept里,和Product Design一样有Best Of The Best,Red Dot,Honourable Mention以外,还有Luminary这一个奖项。

综上,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图表,以解释所有奖项分布情况: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除了honorable mention以外,其他所有奖项都带着red dot的前缀。但其实就如李逵和李鬼一般,虽然都姓李,区别就在于所获奖项所在的类别。

对于这个红点奖而言,Product Design的含金量是相对最高的。因为作为一款产品,不仅要有优秀的设计思路,新颖的造型,还要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求。在具体评选的时候,重要考量的项目有以下几种:创新表现,实用功能,造型品质,人机工程,耐用程度,情感和象征内涵,产品周边系统整合,直观易用,以及环保。就拿汽车行业来说吧,一款概念车能获奖并不是难事,只要有足够出挑的设计思路以及受大众喜爱的设计语言,设计本身拿奖就显得相对简单了。但是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往往概念车和量产车之间往往就是美女和丑女之间的距离那么遥远。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别,一方面在于量产车实际成本的考量,另外就是工业化实现的可行性了。所以相对来说,能拿到Product Design奖项的汽车相比Design Concept的汽车设计来说,中间经历了一整个工业化的过程,不仅设计本身更成熟,产品本身的含金量也在提升。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红点奖含金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们错误得将红点奖等同于产品概念奖之内的red dot。

而在企业对于红点奖的宣传过程中,其实会有不少文字游戏的存在。首先就是红点针对中国推出的“中国好设计”奖(也就是China Good Design,简称CGD)。这个奖本身并非由德国红点评选颁发,更多在于鼓励来自中国的企业去做出好的设计。但是由于奖项和红点有着各种联系,所以在宣传的时候如果提到红点设计,会让读者误以为是获得了德国的那个红点大奖,这样瞬间就变得更加高大上了起来。比如小米耳机,小雅智能语音音响,以及名爵ZS,荣威RX5为代表的一些自主车型都获得过该奖项。

另一种文字游戏就是以红点Design Concept奖强行说成是Product Design。这两者之间的含金量我在上文也有所提及,所以如果混为一谈,其实也是有浑水摸鱼之嫌的。

如今,很多人觉得红点的含金量很低,我个人认为事情不能看得太片面。在理清上文红点奖的各种奖项之后,再仔细去看那些获得了Product Design的产品,诸如奔驰AMG GT、法拉利FXXK、VOLVO XC90、APPLE WATCH等,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去看,这些产品都是非常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得奖这件事本身就是实至名归。而在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能够获得红点的Product Design奖。奖项主要分布在科技和电子产品方面,今年刚刚颁布的获奖名单中华为、小米均榜上有名,毕竟中国近几年在手机和电子设备市场的发展速度也是有目共睹的,类似华为这样的企业已经成功将产品远销海外。在产品出口的同时,不仅是因为价廉,更是因为物美。能够获得红点的Product Design,就是一个很好的验证。而难能可贵的事,在汽车方面,虽然2018年中国汽车品牌仅有长安的睿骋CC一款车型获得产品设计奖,但也能够说明中国的汽车企业也在世界一流的产品之间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获奖的背后,是无数人日以继夜的辛苦付出。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将会出现在获奖名单上,让中国创造真正取代中国制造。

六、龙芯为什么是业界笑柄?

导致龙芯芯片无法全面普及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龙芯的软件生态太差了,现有的搭载龙芯的电脑只支持简单的网页浏览、文字处理,至于支持的其他应用是屈指可数,像QQ、微信、Photoshop、CAD这些软件根本无法在搭载龙芯芯片的电脑上进行安装,就更别说使用了。

而龙芯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适配,甚至是将主流游戏引擎虚幻4移植到龙芯平台上,试图解决这些软件生态上的问题。

七、不是传说就是笑柄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不能成为英雄,就会成为别人笑话的对象

八、于丹为什么被称笑柄?

于丹并不是专业的文史老师,她是学习传媒的。她在《百家讲坛》上讲述《论语》,解读时经常带上自己感情,附加太多的个人情感给观众,这就往往给人一种“她在给我灌输心灵鸡汤”的感觉。

而观众更希望获得的是一些客观的具有批判性的观点与建议。由于她的很多观点已经落后,不合时宜,所以才会遭到很多人的唾弃。最终成为笑柄。

九、长安cs95为什么成为笑柄?

因为价格在一般车型里比较贵,又费油,而且并不是什么有名的牌子,所以大家都有这样感觉。

十、汽车上有哪些配置一开始看上去像是笑柄,后来发现是真的笑柄?

马斯克认为丰田燃料电池是笑柄,而丰田认为特斯拉的蓄电池纯电动汽车是笑柄。

燃料电池,所需的氢气通过电解取得,再用氢来发电,太笨了,何不直接充电放电呢?这是马斯克说的。

特斯拉Model S,电池包900公斤,由7000多节小电池组成,价值20000美元,能存85度电,价值5美元,太笨重低效了,太可笑了,丰田暗自发笑。

当然,氢气有其他制造方法,但又会产生污染和碳排放,燃料电池要求氢气纯度相当高,提纯成本也不低。而且,燃料电池需要高科技的质子交换膜,需要贵金属做催化剂,成本注定降不下来。而且,电动汽车驾驶体验太像燃油车或混合动力汽车了,只是更费钱,为何要买呢?

而电动汽车,蓄电池的原材料锂、钴、镍等注定比燃油车常用的铁、铝、塑料要贵,汽油燃烧释放的化学能注定要比蓄电池形式化学能能量密度大几十倍,而充电时间注定要比加油时间长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巨大的鸿沟,无法跨越。

其实,最可笑的,是某些政策的鼓吹者。十多亿人口的大国,理应在内燃机、混合动力、动力蓄电池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竞争。单纯支持其中一个,挂一必漏万,扭曲了市场,百害无一益。国家不要选边站,技术路线选择问题交给企业就好,交给市场就好。

——————

附:电动汽车高效率、弯道超车、环保、减轻原油对外依赖,以及万亿级别的市场前景,让资本前扑后继,让政府大力度扶持。只不过,这些理由都是靠不住的。

电不易贮存,使得相对固定的场所用电动机,自由移动的设备用内燃机。蓄电池充电时间比加油时间长几十倍,同样重量或体积下蓄电池贮存的能量低经效率调整后还不到汽油的1/10,导致电动汽车笨重低效,使用受限。

电动汽车的蓄电池、电机、控制系统,以及汽车整体设计,中国都不是原创,和内燃机技术一样,都是后发追赶者,不存在或同样存在弯道超车优势问题。有大道不走,走弯路小路,超不了车,还会被落的更远。

发电以燃煤为主,而煤的清洁度不如石油和天然气,即使发电厂严格控制,排放与当前排放标准的汽油车相当,况且新增了电池生产及报废处理时的污染,所以改善环境并不成立。当前我国空气污染最大的来源是燃煤,而发展最快的污染源是电池的生产及报废处置。

中国的石油、天燃气、煤、锂矿资源、核原料都不丰富,暂时减少对石油进口,会加快煤碳用光。如果想多用,就必然更多的进口、更多的储备。中国易于开采的煤的贮量是1200亿吨,年采35亿吨,再有30多年优质资源就采光了(而美国分别是2400亿吨、7亿吨、300多年)。

蓄电池纯电动汽车发明于1881年,比燃油汽车还早几年,加上蒸汽机汽车,在1900年前后三种动力形式的汽车是三分天下,而后内燃机燃油汽车胜出。福特当年如果选用电动方案,他就不会成为汽车大王。

燃油车上早就装有蓄电池、发电机、起动电动机,现在普通燃油汽车上即装有几十个电子控制单元(电脑)、数百个传感器及执行元件,一点儿也不耽误实现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而加大发电机、蓄电池、电动机,合理配置,形成混合动力模式,电动汽车其他优势也荡然无存。

100年来,新型锂基蓄电池比能量较铅酸蓄电池提高四倍,但经效率调整后比能量仍不足汽油的十分之一,充电时间过长当然是更大的问题。而同期,燃油效率也有倍增,特别是污染物排放更是降低了99%。燃油车竞争优势并没减少。

电动机本身有很多优点,在固定场所或轨道列车上得到广泛使用,此时电是通过导线输送的。在移动环境下,离开了电线之后,内燃机便更加适用。有轨的火车还有一半没有电气化改造,便想在自由移动的汽车上做电动替代,显然过早。

别说蓄电池技术还会发展,蓄电池比能量、充电时间、安全、价格问题都会解决云云,好像我们的科学家不卖力似的。能量贮存及转换的规律可认识可利用但无法改变,生产者也只能判断和选择最优的方案。元素周期表就在那里,科学家什么办法都想了,都试验过无数遍了。

————————

再附:

电动汽车,被津津乐道的一个优点就是反应快,起步和低速时加速快,然后拿这个和更高级别的燃油车做对比,抬高自己。实际上,燃油车企业每年都在调研用户需求、社会需求,并对车辆加以改进。在众多需求中,起步、加速方面用户是满意的,并非制约燃油车使用的因素。回想一下,你开车时,车上坐着亲朋或领导,你起步和加速时会更轻柔一些,这样乘坐更舒适,更有安全感。几秒钟的推背感,不如长久无忧的运行。电动汽车选用更大功率和扭矩的电机,比较容易提高起步和加速性能,但这不是未满足的需求,所以其边际意义并不大。一个人饥饿程度不同,食物对他的意义也不同。燃油车在满足使用方面是均衡的,总体可以达到较高水平。电动汽车里程焦虑,是欠缺的、饥渴水平的需求,又是自身无法弥补的。按照木桶原理,最低的一块木板决定木桶的容量,那么,起步加速是一块长木板,蓄电池容量及补电是一块短的木板。

还有人说,电动汽车是国家战略,战略问题,所以倾国力、民力也要支持。然而,战略分析中,有一种战略叫做“失败的战略”,这电动汽车战略与失败战略极为相符。成功战略的产品,或者成本低,或者性能优越。电动汽车成本自然是高的,性能方面强的有几秒钟的推背感,差的呢,缺乏耐久力,补能时间往往比运行时间还长。燃油小汽车,加油3分钟(实际注油时间约1分钟),飞驰3小时,强大;一个人,吃饭15分钟,工作4小时,也不错;电动汽车,充电1小时甚至10小时,能跑2小时,无性能优势可言。高性能机器典型例子就是航空发动机,推力大,持续时间又长,能让诺大的飞机起飞,并且以每小时上千公里的速度驰骋万里。再如芯片,小到指甲大小,但存储能力、运算能力十分惊人。最差的例子,就是动力电池了,相比燃油,价格高、重量大、占用空间多,补充时间又长。当然,蓄电池在手机、手提电脑应用时,优势是明显的,因为内燃机做不了那么小,也没有其他成本更低、或者性能更好的东西替代。

电机机本身有许多优点,导线供电效率很高,使得固定场合及固定线路上成为主流。但是电不易储存,储存成本高、效率低,所以大量耗电的设备,都是一边发电,一边用电,通过导线连接,蓄电池只起到临时储存和缓冲的作用。船舶上,发电的动力源可以是内燃机,也可以是外燃机(蒸汽机),也可能是核反应堆,但绝对不是不发电,完全依赖蓄电池储电。汽车上,往复活塞式四冲程内燃机最为理想。内燃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汽车上就有了用不完的电,既可以通过传动系统直接驱动车轮,也可以先发电,再由电动机驱动车轮(混动)。

有人担心石油进口受限,买不到油,并提高到战略性高度。其实,汽车和汽车用油,不过是一般消费品,你用的再多又何妨(这车不开其实也不能怎么样)?美国恨不得把自己的消费用油也卖给你。什么才真正的具有战略性?高端数控机床、航空发动机、尖端军事技术或引领技术走向的标准等等才是,现在花在电动汽车上的补贴及减免税,可能比用在任何一种真正具有战略性的技术上的都多。

石油做为一种优质资源,用于日常消费,可以更好地提升国民生产水平、生活质量,长期下来也会提升国力。只有高效能的石化燃料更多地用于汽车、轮船、飞机,用于工业、农业、国防,才会促使国家会更加富强!反之,如果避而不用,国家甚至会因而衰弱。比如说,农用机械也可以用蓄电池动力代替内燃机动力,结果呢?生产力下降、费用提高,财富流失。小轿车生活消费为主,电动化后财富损失类似,只是更隐蔽。特朗普为何反感碳排放条约?就是因为害怕减少优质能源的使用,使得美国能力减弱。

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少,要想改善生活,资源进口必不可少。不仅要进口石油,还要进口无法长时间储备的粮食等重要物资。就是蓄电池主材料锂、钴、镍,也是2/3以上依赖进口。其中钴资源,进口依赖达95%,而且源自贫困战乱国家刚果(金)。那种说为了石油安全才发展蓄电池汽车的,可以闭嘴了。

所以,不同物件各有其用途,各司其职:固定场所或固定轨道场合用电动机(家用电器、高铁、车间的机械设备等),自由移动的高耗能大型工具用内燃机(汽车、船舶、飞机等),小型低耗能移动设备用蓄电池(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动力蓄电池,有企业愿意搞、有人愿意买毫无问题,但花这么多的减税及补贴推进、采取各种围追堵截的措施,甚至对不搞和搞的少的企业采取积分惩罚,逆客观规律而行,就不对了。

--------------------

再再附:

蓄电池纯电动,仍然需要找到生存理由,至少要有一项差异化比较优势,它才能活下去。

最近,马斯克大谈自动驾驶,业内也有人说电动机响应快,与自动驾驶完美匹配。自动驾驶,现在成了蓄电池纯电动汽车的救命稻草。

且不说混和动力也包含电机驱动,一样响应快。只说当前实现自动驾驶的难点,根本不在执行端,与什么驱动形式没关系。燃油驱动的响应速度也足够用。从执行端来说,最主要的是制动反应速度,与是不是蓄电池动力无关;其次是转向,现在都是电子转向,也与是不是蓄电池动力无关;再次才是加速,而加速的响应速度对自动驾驶意义已经不大了。

真正制约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是执行端,而是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处理、判断、决策!这需要长期积累数据,长期优化电脑分析判断能力才能达到。同样,这与是不是蓄电池动力无关。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实际上是辅助驾驶),连连出事,连连死人,根本就不是因为驱动电机反应不够快,而是对环境信息收集或分析判断决策出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