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杜威 情感教育
杜威: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
近年来,情感教育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作为一位教育家,杜威对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本文将介绍杜威的观点,探讨情感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情感教育的定义和目标
情感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发展,提高他们的情商和情绪管理能力。杜威认为,情感教育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有助于学生全面成长,发展和维护健康的人际关系。
情感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培养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情感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表达情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需求。
情感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心。通过情感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增强自我价值感,从而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其次,情感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情商。情商是个体理解自己情感和他人情感的能力,包括认识情绪、表达情绪、控制情绪和解决情绪问题等。通过情感教育,学生能够增强自己的情商,更好地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情感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情感教育强调尊重、理解和包容他人的情感需求,帮助学生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情感教育,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沟通技巧、合作能力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杜威的情感教育理论
杜威提出了情感教育的重要理论,包括情感经验、情感表达和情感培养。他认为,情感教育应该以学生的情感经验为出发点,通过情感表达和情感培养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首先,情感经验是情感教育的基础。学生通过体验和感知不同情感,才能真正理解情感的本质和重要性。教育者应该创造丰富的情感体验环境,让学生能够全面地感受和认识自己的情感。
其次,情感表达是情感教育的关键。学生应该学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包括情感的识别、表达和交流。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学习适当的情感表达方式,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最后,情感培养是情感教育的目标。通过情感培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感,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情感培养需要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经验积累,教育者应该为学生提供持续的情感培养机会和支持。
结论
综上所述,杜威认为情感教育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提高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杜威提出的情感教育理论为情感教育提供了指导和借鉴。教育者应该重视和推广情感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杜威教育的本质?
杜威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
(一)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
(二)教育无目的论
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的。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实则,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 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
(三)"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四)教学论
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课题。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
1、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 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具体地讲是学校安排种种作业,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作为学校的教材。
2、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
(五)道德教育论
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在实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张"由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其次是要求结合智育达到德育的目的。再则,他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
三、杜威劳动教育专著?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副标题是《教育哲学概论》,全书除序言外,共有二十六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至第六章,主要讨论了教育的性质。论述了包括教育与生活、教育与环境、教育与生长的关系,以及批判了一些教育观念和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教育就是个人经验的继续不断改组或改造。这种改组能够增加经验的意义并能提高指导后来教育过程的能力。因此,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于能否不断地改组或改造经验。
第二部分包括第七章至第十七章,主要讨论了教育的过程。包括论述了教育与民主主义、兴趣与训练、思维与教学、课程与教学等的关系,以此说明民主主义教育的标准和要求,以及具体实施民主主义教育的方法。杜威认为必须对传统的文化思想、传统的课程以及传统的教学和训练方法进行必要的改革,民主主义的教育思想应该越来越支配公共教育制度。
第三部分包括第十八章至二十三章,主要探讨了教育价值。杜威在对教育价值问题上各种二元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阐发了自己对劳动与闲暇、知与行、自然与人、个人与世界、职业与文化的关系的看法。杜威指出教育价值的要点是使经验保持它的统一性或完整性。因此,他强调在组织学科教材时,应注重使经验保持它的统一性或完整性,以免造成各种学科的孤立与隔离。
第四部分包括第二十四章至二十六章,主要讨论了教育与哲学的关系、知识与道德的关系,以及哲学在教育中的实际应用。关于哲学与教育的关系,杜威认为,哲学是教育的最一般方面的理论,而教育是使哲学上的分歧具体化并使其受到检验的实验室。他还指出认识知识与行为的关系,一切能发展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都是道德的教育。
四、杜威教育思想的口诀?
杜威,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现代教育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包括《民主主义与教育》、《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儿童与课程》等。他认为教育即生活,主张从做中学,并且他反对传统教育以教师中心,主张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
杜威的观点:一做两地位三中心四即五步
教学法的观点:从做中学;实用主义的创始人、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新三中心:儿童、经验、活动中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学校即社会;五步教学法。
五、杜威教育思想有哪些?
1、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
2、教育无目的论
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的。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
3、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4、教学论
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课题。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
5、道德教育论
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
6、儿童中心论
杜威是在批判旧教育的过程中提出“儿童中心主义”思想的,也就是说,是在“破旧”中“立新”的。
在杜威看来,在传统教育那里,“学校的重心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你所高兴的任何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教科书“是过去的学问和智慧的主要代表”,而“教师是使学生和教材有效地联系起来的机体,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及实施行为准则的代言人”。
扩展资料:
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1、强调知行合一,将教学中死的知识变为活的知识。
2、教育是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的观点是内发论和外铄论的超越和突破。
3、教育是生长和生活的观点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
4、教育即经验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教育的本质,解决知识、经验的获得以及心理与社会、过程与目的的协调问题。
5、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是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将个人与社会统一起来。将学校的生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解决教育与社会的脱离问题。
6、教材心理学化,适合学生经验的心理发展,而不是逻辑顺序。
7、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探究精神使科学精神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8、教学专业,提高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增强学术性。在其影响下教育专业机构大量设立。
9、杜威具有世界性影响,其教育理论对世界教育进程发挥巨大作用,对日本中国土耳其苏联墨西哥等国有直接影响。
10、杜威的理论中过于强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而使得教育实践忽视了系统知识的传授,并引发了自由和纪律、师生关系等诸多矛盾。另外根据经验和教材心理学化原则编写新型教材的设想过于理想,难以实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威教育思想
六、杜威的教育本质观?
杜威在著名的教育著作《民主与教育》中明确表示“教育的目的是要使个人能够继续他的教育不是要在教育历程以外,去寻觅别的目的,把教育做这个别的目的的附属物。”这种“无目的论”的确使人不敢轻易接受。必须记紧的是他在这儿说的教育是跟他心目中追求的民主社会不能分割的, 他说:“教育的自身并没有什么目的。
只有人,父母,教师才有目的。”如果我们把他的话理解为教育是漫无目的的,显然是一种误解,他“只是要人不因养成社会效率而抹杀儿童青年的天性和当前生活”他不甘心教育沦为“别的目的的附属物”。
七、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经验主义:杜威认为,人通过不断地接触和经验事物,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智慧。他主张教育应该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完成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2. 社会化教育:杜威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学术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和社会责任感。他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学生与社会的交互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关心和社会承担。
3. 以学生为中心:杜威主张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之间是平等关系。他认为,教育是一种自由和互动的过程,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声音,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设计适合他们的教育课程和活动。
4. 综合性教育:杜威认为,教育应该是综合性的,不能只关注于学术知识的传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他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包括思维、情感、体质等方面。
5. 民主教育:杜威是民主教育的倡导者,他主张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民主思想和公民意识。他认为,教育应该教给学生如何自由、平等地参与社会和政治生活,以及如何掌握民主决策的技能。
总的来说,杜威的教育思想以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综合性为特点,倡导综合性、个性化、民主化的教育理念,对于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八、杜威是什么教育之父?
杜威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美国早期机能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他最重要的理论就是提出了教育本质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其中教育即经验的改组与改造是其理论的核心。
他还提出了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
九、杜威生活教育理论指的是?
杜威在1897年的《我的教育信条》中提出其教育生活思想的基本理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与“从做中学”。
其中,“教育即生活”是指教育为社会生活之必需,教育是社会生活的延续的工具,教育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学校即社会”,要求把学校办成和现有制度一样的环境,以便从中培养出能完美适应眼前社会生活的人。“从做中学”,是一种经验的方法、思维的方法、探究的方法。杜威认为,传统教育传授书本知识,而书本知识的传授如果没有实际生活经验做基础,则所学的知识不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说学校教育日趋与社会生活相分离。所以学校应当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种雏形的状态,学校生活成为简化的社会生活。
十、杜威的教育观点?
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他的教育思想分为以下5点,一: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二:教育无目的论;三:学校即社会;四:教学论;五:道德教育论;六:儿童中心论。
杜威是在批判旧教育的过程中提出“儿童中心主义”思想的,也就是说,是在“破旧中“立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