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学而篇原文
论语学而篇原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诗云:“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这句诗道出了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异。君子之所以受人尊敬,德行高尚,是因为他们追求学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对君子学习之道的赞扬。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论语·学而篇》的原文。
学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诗云:“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这段原文以“子曰”开头,表示语录的开端。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明学习是人类的天性,而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带来快乐。他接着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明与朋友相聚也是一种快乐。最后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则强调了君子的风度,君子不为外界的无知所动,保持内心的平静。
学习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不论在什么时候都需要不断学习。当我们学习新知识或者不断重复习题时,我们会感到一种乐趣和满足。这种乐趣来自于我们的进步和自我实现。
与朋友相聚也是一种快乐的体验。朋友之间的交流和分享不仅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还能带来快乐和满足感。特别是当朋友来自远方,带来了新的见解和思考方式时,我们更能感受到这种快乐。
君子的风度体现在他们对待外界的态度上。君子不会因为他人的无知而愠怒,也不会因他人的无知而感到自大。他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从容,以温和、礼貌的方式对待他人,展现出高尚的品格。
有句古诗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这句诗道出了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异。君子之所以受人尊敬,德行高尚,是因为他们追求学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而小人则相反,他们只顾自己的私利,不顾他人的利益。这种差异正是由于君子和小人在学习和修养方面的不同。
通过学习《论语·学而篇》的原文,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君子之道。学习不断进步,与朋友分享快乐,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从容,这就是君子的风度,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追求的道德境界。
二、论语学而篇由来?
学而第一,又称“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本篇共有十六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论语》中每篇的篇名系后人用那一篇的第一章第一句开头两个字或三个字所起的。“子曰”二字因为经常用在开头,所以除外。
三、《论语》五则,学而篇第一(四)?
《论语五则》选取了《学而》的第四则内容,即——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说实话,这是非常高的标准和要求,咱们普通人确实不可能像曾子那样一日三省。但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还是应当努力尝试。
四、论语学而篇句式解读?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是《论语》开篇的首句内容,说明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通篇《论语》学下来后,也证明了非常重要。
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文的意思是,学了并经常练习,不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
所以,这句话是开宗明义,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要时常保持空杯心态,保持饥饿感,养成活到老学到老的好习惯!
五、论语学而篇停顿划分?
节奏划分: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3、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懈怠。”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 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六、论语学而篇主旨思想?
《论语:学而篇》主要讲了孔子教导人们应该怎样学习,怎样对待学习。 还有学习方法、交友、处事方法和学习方法,如何对待学习和学习态度。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七、论语学而篇词类活用?
文中的词类活用有
(1)学而时习之。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一定的时间。
(2)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3)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此外其中的古今异义词有
(1)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2)是知也。 是:古义,这,这个,这样。今义,表示肯定判断的动词。
(3)死而后已。 已: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4)三人行。 三:古义,表示多。 今义,三,表示确数。
八、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学而第一》原文、翻译: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并能经常践习,不是很高兴吗?能有共同志向的知心友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别人不理解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也是君子吗?”
九、论语学而篇第一章停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十、论语学而第一原文拼音
在中华文明中,有一本经典的书籍被誉为儒家学说的核心,那就是《论语》。作为一本集中了孔子言行的记录,它对于我们了解儒家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中的第一篇是“学而”,是《论语》开宗明义的篇章。
《论语·学而》原文
原文如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学而》拼音
为了方便读者理解,《论语·学而》原文进行了拼音标注:
Zi yue: "Xue er shi xi zhi, bu yi yue hu? You peng zi yuan fang lai, bu yi le hu? Ren bu zhi er bu yun, bu yi jun zi hu?"
You zi yue: "Qi wei ren ye xiao di, er hao fan shang zhe, xian yi; bu hao fan shang, er hao zuo luan zhe, wei zhi you ye. Jun zi wu ben, ben li er dao sheng. Xiao di ye zhe, qi wei ren zhi ben yu!"
Zi yue: "Qiao yan ling se, xian yi ren."
Zeng zi yue: "Wu ri san xing hu wu shen: wei ren mou er bu zhong hu? Yu peng you jiao er bu xin hu? Chuan bu xi hu?"
Zi yue: "Dao qian cheng zhi guo, jing shi er xin, jie yong er ai ren, shi min yi shi."
通过拼音标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论语·学而》中的文字含义,更接近原文的内涵。
《论语·学而》解析
在这篇章中,孔子谈到了学习和友谊的重要性,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以及仁爱的核心。他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乐趣,应该常常去实践所学的知识。对于友谊,孔子强调了友谊的珍贵和乐趣,同时也提到了做人不应该存有怨恨的心态。
孔子还谈到了仁爱的本质,强调了孝顺和尊敬长辈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君子,首先要孝敬父母并尊敬长辈,这是仁爱之本。同时,他也强调了君子应该避免使用虚伪的言辞或表情,仁德应该真实而质朴。
曾子则提到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他认为每天都应该进行三次反省:是否对他人不忠,是否对朋友缺乏信任,是否对传承不加修习。通过不断地反省,我们可以更好地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升自我。
最后,孔子谈到了治理国家的道理,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应该重视敬事、诚实,节约开支并关心人民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让民众过上幸福的生活。
总结
《论语·学而》作为《论语》的开篇之作,为我们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其中关于学习、友谊、仁爱以及治国理政的论述,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通过学习和理解《学而》这一篇章,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儒家的价值观,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